常升闻一脸疑惑,不是年初兵部上报,各地军田兼并严重,卫所兵士逃离。陛下才派诸位公侯各地屯田练兵,以补不足吗
蓝太平摇了摇头,唉,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现在看来,咱们这个陛下真的是谋虑深远。
那陛下是什么意思常升不解的问道。
我也是猜测,他特意安排宋国公冯胜在河南练兵,应该是预防我爹来着。蓝太平沉声说道。
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有可能。舅舅大军要想从西番罕东回军金陵,必然要经过河南的。常升也发现这可能不是巧合。
但是宋国公也是咱淮西人,难道他站在陛下那一边吗
常升还是有些不解。
其实蓝太平也不解,历史上朱元璋可是把淮西勋贵基本杀干净了。
这宋国公冯胜也不例外,一样没逃得过屠刀。
难道,他也是愚忠之人
或者说,他在赌朱元璋不会杀他
蓝太平在处决那些指挥使时候,其中里面就有宋国公冯胜的人。
他还特意为此给他去过信解释,但是冯胜并未回他。
所以蓝太平起了疑心。
你们说的不错,冯胜那老小子一直是陛下的人。门外传来傅友德的声音。
话声刚落,颖国公傅友德跟定远侯王弼走了进来。
锦衣卫伍同知在二人进入后,直接关上门守在外面。
太平见过傅叔,王叔。蓝太平忙起身行礼。
常升也跟在后面,向着两位老将军行礼。
二位大侄子,都别客气,咱们坐下说。颖国公大咧咧说道。
定远侯王弼一脸严肃,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众人重新落座,蓝太平忙问,傅叔你刚才说,冯叔他一直是陛下的人
蓝太平可记得,当初傅友德跟他说放心的去干,他跟宋国公冯胜一直支持他。
唉,冯胜这小子真是一难尽。他于洪武二十年带兵征讨元太尉纳哈出,在受降纳哈出时出了点状况。
这个事蓝太平知道,但是具体细节他不太清楚。
傅友德随即详细讲了这件事,并把因为这件事引出的后续问题也一并都说了。
原来当时,纳哈出已经答应投降了。在受降宴上常遇春的长子常茂,因为一点误会砍伤纳哈出。
这导致纳哈出差点再次反叛,虽然最后妥善解决了。
但是在回军途中,负责断后的都督濮英被纳哈出残部所杀。那么这件事就大了,必须有人要背锅。
朱元璋追究下来,冯胜索性就将前因后果如实上奏,并且还把常茂绑了送去京师听候发落。
实际上这俩人是翁婿,常茂是冯胜的女婿。
但是可能见识过常遇春的勇猛无敌,再看自己这女婿真的是差他爹十万八千里。
冯胜总骂他草包一个,是一万个看不上、瞧不起。
常茂因为没爹,那时候还年轻,所以只能忍受这窝囊气。
但是这件事发生后,常茂彻底忍无可忍,他发现这老丈人要把自己往死里整啊。
于是在朱元璋面前哭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
哭诉自己老爹死得早,没能教授自己真本事。而冯胜这老丈人,不但不用心教导自己反而处处为难,还时不时的语讥讽。
他冯胜就是小人,要是我爹活着他敢吗
而且我爹临死前把我托付给他,他当时答应好好的,但是他实际是怎么做的
常茂也豁出去了,把冯胜收受贿赂,私藏军马、骆驼等一股脑全都捅出来了。
朱元璋听完是一个头两个大,直接各打五十大板,全都削职监视居住了。
但是很快,冯胜就被重新启用了。
但是常茂因为被削去爵位,在监视居住地郁郁寡欢,最后竟然英年早逝了。
冯胜倒是不在意自己的女儿做了寡妇,但是他忽略了一个人。
那就是蓝玉,常茂的亲舅舅。
蓝玉忍受不了,自己的亲外甥年纪轻,就这样窝囊的死了。
熟悉蓝玉的都知道,那是又狂又傲,这口气如何咽的下。
以前他位卑轻,但是自从捕鱼儿海一战之后,他成了不可一世的凉国公了。
憋在心底数年的恨意,彻底爆发,他处处跟冯胜较劲。
历史上蓝玉嫌弃朱元璋封赏太低,说了句,难道我不配做太师吗